延平区(古属延平府南平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西溪汇合处。介于北纬26°15'-26°52',东经117°50'- 118°40'之间。区域总面积2652.84平方千米。 [2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延平区常住人口为454605人。 [24]
城区等部分地区通行南平话(属北方官话方言岛),其他地区分别通行闽东语、闽中语、闽北语和客家语。
地处闽中大谷地最低处,东北部以低山为主,北部以中山为主,南部以中低山为主,西部为低山丘陵。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3℃,年降水量1669毫米。为南方三大杉木产区之一。有沙溪口、里村、吉溪、峡阳等水电站。鹰厦、外福、横南铁路过境并设站,316、205国道于境内交会,闽江、建溪、富屯溪、沙溪可通航,为省内水陆交通枢纽。茫荡山自然保护区设境内。名胜古迹有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九峰山、明建双塔。
2020年,延平区生产总值415.8亿元。 [25]
概述
“十一五”期间,延平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2.33%,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幅提高0.68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5090元,年平均增长12.56%,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幅提高3.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5.6:49.2:35.2调整为12.1:55.2:32.7,二产比重上升6个百分点。
[16] 2016年,南平市延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9.08亿元,比2015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1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46.35亿元,增长6.5%,其中工业增加值87.99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13.60亿元,增长7.5%。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5.7%,上半年增长6.7%,前三季度增长7.6%。三次产业比重由2015年的12.7:49.7:37.6调整为13.1:48.9:38.0。
[15] 2019年,延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5.83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0亿元,同比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73.90亿元,同比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197.33亿元,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5.1%,三季度增长5.7%。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8.2:49.6:42.2调整为8.5:42.9:48.6。
[1] 2020年,延平区生产总值415.8亿元,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1.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亿元;外贸出口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91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86元,增长6.4%。
[25] 第一产业
2016年,南平市延平区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72.46亿元,增长3.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5.68万亩,比2015年减少0.36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6.74万亩,减少0.53万亩,烟叶种植面积9334亩,增加1345亩。全年粮食产量8.46万吨,比2015年减少0.13万吨,下降1.4%。全年商品材产量22.43万立方米,毛竹产量1158万根,增加114万根。
[15] 2019年,南平市延平区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65.48亿元,同比增长5.8%,年粮食播种面积14.82万亩,同比减少1.22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2.12万亩,同比减少1.32万亩,烟叶种植面积4015亩,同比增加215亩。
2019年,南平市延平区粮食产量5.75万吨,比上年减少0.24万吨,同比下降4.0%,其中,稻谷产量5.06万吨,比上年减少0.27万吨,同比下降5.1%。
2019年,南平市延平区商品材产量22.5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6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9.5%;毛竹产量1318万根,比上年增加1万根,同比增长0.1%。
2019年,南平市延平区肉蛋奶产量14.23万吨,同比增长5.8%。肉类总产量6.09万吨,同比增长8.0%,其中,猪肉产量4.83万吨,同比增长10.3%;牛肉产量530吨,同比增长1.9%。年末生猪存栏37.27万头,同比增长23.6%;生猪出栏60.33万头,同比增长17.8%。禽蛋产量1.09万吨,同比增长1.9%。牛奶产量7.05万吨,同比增长4.7%。
2019年,南平市延平区水产品产量9164吨,同比增长2.0%,其中,淡水产品产量9164吨,同比增长2.0%。
[1] 第二产业
2016年,南平市延平区全社会工业完成产值348.06亿元,比2015年增长5.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16.46亿元,其中南平工业园区220.62亿元,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8.0%,制造业增长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分轻重看,轻工业增长10.79%,重工业增长6.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71亿元,增长7.7%,其中南平工业园区48.32亿元,增长8.9%。工业产品销售率90.8%,比2015年提高2.9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269.0。
[15] 2016年,南平市延平区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8.37亿元,比20015年增长4.4%,全区具有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7.23亿元,下降1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1.27万平方米,下降22.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3.57万平方米,下降3.8%。
[15] 2019年,南平市延平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其中南平工业园区同比增长7.3%。工业产品销售率93.1%,比上年降低0.2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326.80,比上年增加17.45。
2019年,南平市延平区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1.15亿元,同比增长1.1%,全区具有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7.29亿元,同比增长4.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7.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7.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8%。
[1] 第三产业
2016年,延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10亿元,比2015年增长12.2%。其中限上企业零售总额48.11亿元,增长16.6%,限下企业零售额84.99亿元,增长9.9%。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粮食食品饮料烟酒类比2015年增长27.4%,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增长26.1%,日用品类增长22.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9.1%,汽车类增长31.2%。
[15] 2016年末,延平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45.88亿元,比2015年末增长8.67%,其中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99.46亿元,比2015年末增长10.08%;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31.03亿元,增长4.71%;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为96.82。
[15] 2019年,延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35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总额36.10亿元,同比增长7.9%。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同比下降0.4%,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同比增长25.7%,日用品类同比下降7.9%,五金、电料类同比增长1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21.1%,汽车类同比增长15.7%。
2019年,延平区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8.95亿元,同比增长10.79%。
[1] 金融
2019年末,延平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49.96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546.95亿元,同比增长11.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17.40亿元,同比增长3.8%;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为94.08。
年末辖区内上市企业4家,其中:中小板1家,创业板1家,新三板2家。
[1] 对外经济
2019年,延平区出口总额13.2亿元,同比增长3.2%, 全年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0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验资口径)2004万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