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地处鲁东南,东临黄海,西邻莒南县、莒县,北连日照市东港区,南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岸线总长25公里,总面积778平方公里。
[1]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岚山区常住人口为379308人。
[30] 2004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港口新区岚山,即成为日照市(新兴港口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的城市副中心、临港工业基地。
岚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曾为纪国的都城纪鄣。中国儒家至圣先师
孔子曾在这里拜项橐(后人称为“圣公”)为师,《三字经》记载“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岚山区政府驻地安东卫设立于明洪武17年(公元1384年),时与天津卫、威海卫、灵山卫齐名,是当时全国“四大名卫”之一。
[1] 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3]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4-6]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7] 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8] 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9] 2020年,岚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1.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同比)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64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318.86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145.19亿元,增长1.4%。
农业
2013年岚山区有耕地面积38.58万亩,人均0.92亩。以菜、茶、桑为主的经济园林种植面积19.4万亩。其中,茶园面积6.8万亩,是江北最大绿茶生产基地。巨峰镇有“江北绿茶第一镇”的美誉,已连续举办了两届“冬茶节”,后村镇被誉为“江北绿茶之乡”。蔬菜面积4.2万亩,以大棚蔬菜为主的保护地栽培面积2万亩,碑廓镇“绣针河”牌无公害蔬菜畅销全国,建有农业科技示范园1处。桑园面积2.2万亩;日本板栗种植面积6.1万亩。粮经比例为4.8:5.2。
2013年岚山区现有各类畜牧业养殖小区60多处,规模养殖大户2421家,奶牛场(户)10处,畜牧业产品商品率达到83%。现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78家。
2018年,岚山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1.5亿元,增长4%。其中,农业增加值13.6亿元,林业增加值0.7亿元,牧业增加值5.1亿元,渔业增加值29.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0亿元。
2018年,岚山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8.73万亩,下降5.9%;总产量12.53万吨,下降5.6%;单产436.06公斤,增长0.3%。油料作物产量3.61万吨,下降4%。全年猪出栏35.04万头,下降4.6%;羊出栏4.54万只,下降30.3%;牛出栏6794头,下降9.4%。全年肉类产量4.36万吨,增长16.5%;蛋类产量1.8万吨,增长44%。
[2] 2020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1.21亿元,增长2.5%。其中,农业增加值13.18亿元,林业增加值0.85亿元,牧业增加值6.52亿元,渔业增加值27.0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57亿元。
2020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8.19万亩,增长2.5%;总产量12.4万吨,增长2.1%;其中,夏粮单产创历史新高,夏粮总产量5.22万吨,亩产达到428.29公斤/亩,比上年增长5.6%。油料作物产量2.81万吨,下降12.7%。全区全年生猪出栏23.43万头,下降11.2%;羊出栏3.11万只,下降43.0%;牛出栏0.65万头,增长10.2%;家禽出栏1053.39万只,下降15.7%;禽蛋产量1.46万吨,下降35.7%。全区新发展特色农业9620亩,其中,茶园6000亩,桑园620亩,林果3000亩。
2020年,全区全年水产品产量24.78万吨,增长0.5%,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1.08万吨,增长7.4%,海洋养殖产量13.68万吨,下降3.8%。其中贻贝养殖产量11.97万吨,下降4.7%。
2020年,全年农用柴油使用量5.99万吨,农药使用量521吨。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0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130吨。年末自来水受益村271个行政村(居),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
2020年,开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创建。2020年共创建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1家,省级2家;合作社市级示范社13家,省级5家,国家级1家;对15家市级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合作社市级示范社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开展运行监测工作。积极争创市级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共创建黄墩云雾山、虎山顺风阳光牧场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虎山磴山四门口1个市级田园综合体。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