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古称姑臧、休屠,是甘肃省武威市下辖区,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截至2020年12月,凉州区土地总面积5081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22公里,南北宽约90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7.46亩。 [30]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凉州区常住人口885277人。 [29]
凉州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河西走廊东端、武威市中部,是古丝绸之路要冲,自古就是“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战略要地和“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商埠重镇,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置府,史有“五凉古都,河西都会”的美称。 [1]
凉州区农业资源丰富,是农业部确定的玉米、肉牛、肉羊、蔬菜和现代林果优势产区,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国家级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区,甘肃省检验检疫局评定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是全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酿酒葡萄的绝佳产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肉牛产业大县、肉羊产业强县、北方冬春季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 [1]
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甘肃省县域竞争力十强县、农业部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3]
2019年,凉州区实现生产总值314.43亿元,比2018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72亿元、增长5.5%
综述

凉州湿地公园
2019年,凉州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72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4.34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182.37亿元,增长3.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954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的23.7:17.8:58.5调整为24.7:17.3:58。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74元,比上年增长8.8%,净增257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81元,比上年增长8.9%,净增1257元。 [7]
第一产业

凉州酿酒葡萄种植
2019年,凉州区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78.77亿元、增长5.34%。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61.22万亩,比上年下降9.7%。其中: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118.14万亩,下降10.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3.08万亩,下降7.2%。全年粮食总产量61.21万吨,比上年下降7.36%。其中,夏粮产量17.55万吨,秋粮产量43.66万吨。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1个,累计达到204个。实现畜牧业增加值33.87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43%。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0.18万吨,下降14.27%。 [7]
第二产业

武威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
2019年,凉州区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下降8.1%,集体企业增长263.1%,股份制企业增长3.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企业增长12.6%。轻工业增加值下降3.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15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2.37%,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54元,产品销售率98.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73.6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消费能源58.26万吨标准煤、增长3.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82吨标准煤、下降0.3%。工业用电量8.6亿千瓦时、增长25.6%。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4.08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1亿元,增长50%。 [7]
第三产业

雷台景区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设计效果图
2019年,凉州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8.35%,其中住宅投资增长80.34%。房屋施工面积增长7.75%;房屋竣工面积增长249.65%。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9.95%;商品房销售额增长39.89%。全年工业在建项目41项,完成投资增长45.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21.2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30.75%。民营企业参加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民间投资增长44.33%。全年农村危房改造63户;实施棚户区改造3033套(户),基本建成3033套(户)。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38项,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5亿元,比上年增长6.4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22亿元,比上年增长8.0%。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44亿元,增长8.2%,其中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58亿元,增长8.6%;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8亿元,增长7.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8.21亿元,增长6.7%,商品零售103.01亿元,同比8.4%。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63.79亿元,增长6.5%,其中,批发业销售额62.02亿元,增长3.3%;零售业销售额101.77亿元,增长8.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2.78亿元,增长13.2%,其中,住宿业营业额5.18亿元,增长8.2%;餐饮业营业额37.6亿元,增长13.9%。 全年进出口总额8899.7万元,同比增长34.11%。其中,出口为5545万元;进口为3354.7万元。全年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30.19亿元、比上年下降1.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4亿元、同口径增长3.02%。其中,税收收入7.54亿元、下降10.08%;非税收入5.2亿元、下降3.5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88亿元、同比下降5.88%。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45.45亿元,增长14.0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59.95亿元,增长16.56%。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12.12亿元,增长3.98%。金融存贷比达到79%,比上年降低9个百分点。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6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05%;旅游综合收入92.45亿元、增长31.15%,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2898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92万美元。